12月8日晚,四川成都城市音乐厅内,随着一曲悠扬的古琴响起,现代舞诗剧《诗忆东坡》正式拉开了四川的演出序幕。演出现场,全新的视听情景与舞姿韵律展现了千年东坡的意境和心绪,带着观众共同领略传统文化在当代生发的美感与哲思。现代舞诗剧《诗忆东坡》以现代艺术解构东坡的诗词意境,将气韵生动而丰富的内在精神呈现于舞台。不仅让观众们领略了传统文化魅力,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精神的崭新呈现,东坡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文精神,深深打动了每一位现场观众。据悉,《诗忆东坡》在四川的演出将持续至12月10日,随后前往陕西。
东坡身影从大幕里款款走向当今,走到观众身边。记者 刘忠俊 摄
《诗忆东坡》以全新的视听情景与舞姿韵律来展现千年东坡的意境和心绪。记者 刘忠俊 摄
既有现代感,又不失古典韵味,动作行云流水,柔美而富有力量,与东坡共舞诗意。记者 刘忠俊 摄
现代舞诗剧《诗忆东坡》在蓉开演。记者 刘忠俊 摄
意识、情感、精神境界在《诗忆东坡》中沉潜脉动,它以身体为罗盘,让西方现代艺术与东方传统美学共生。记者 刘忠俊 摄
一轮明月高悬、一把古琴弹拨,开拓了一条连通古今的艺术隧道。记者 刘忠俊 摄
《诗忆东坡》独特的艺术氛围和视听盛宴惊艳观众。记者 刘忠俊 摄
《诗忆东坡》演出现场。记者 刘忠俊 摄
中新网柳州12月9日电题:苗乡青年“逆向”创业:带领村民玩直播农产品“不愁卖”
“我们农户最怕辛苦种的农产品卖不出去,没想到通过直播销售的方式,大家试种的百香果全部被抢购光,都‘不敢’再开播了。”近日,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的农户张干周开玩笑说。
图为杨宁(左)展示自己带领村民们种植的百香果。刘俊聪 摄
今年9月,江门村首次尝试种植的120亩黄金百香果迎来丰收,涉及农户46户。通过直播“带货”,农户们7500多斤的百香果供不应求。这是江门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杨宁带领村民增收的又一新尝试。
“刚开始直播时,村民们都比较害羞,毕竟从来没接触过这种新鲜事物。但通过开导教学,大家也逐渐放轻松了。”杨宁说,探寻乡村产业的新出路,鼓足村民们增收的干劲和信心,是她一直以来的期望。
位于大苗山深处的江门村,曾长期是贫穷闭塞的“代名词”。多年来,外出务工一直是当地年轻人的选择,而大学毕业当年便返乡做“村官”的杨宁,却是个例外。
“那个年代常说‘大苗山飞出金凤凰’,就是考上大学。但当看到乡亲们连几块钱一碗的粉都不一定买得起,每个月最多吃一顿肉,我就想一定要留下,让大家的生活能够过好一些。”杨宁说。
图为杨宁端详着为百香果产品设计的包装。刘俊聪 摄
想要脱贫致富,发展乡村产业是重要途径之一。而彼时的江门村被群山包围,发展农产品种植难上加难。种辣椒、卖泉水西瓜、开办加工厂……杨宁与数百户村民做出诸多尝试,但也遭遇无数次失败。
“通过反复地向外推销,村民们种植的紫黑香糯、泉水西瓜等农产品逐渐有了销路,大家钱包渐渐鼓起,对我的信任也不断加深。”杨宁说。
“我们知道自己辛苦种植的农产品,杨宁一定会尽力帮大家卖出去。”张干周说道。如今的江门村已成功脱贫,正一步一步发展起苗家腊味、椴木香菇、林下竹荪等特色产业,杨宁的探寻还在继续。
“未来我们还希望在江门村打造文化旅游路线,丰富村中的产业类型,吸引外地游客来江门村走一走,看一看。”杨宁说道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