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(9日)上午,国家文物局在京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工作最新研究成果,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划分方式有了更为清晰明确的认识。
在距今5800—5200年前后的古国时代第一阶段,以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为代表,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,遗址和珍贵玉器的发现,以确凿而丰富的考古资料证明,早在5000年前,社会形态就已经发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国阶段。
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最早起源之一,作为红山文化考古中最重要的核心,位于辽宁省朝阳市的牛河梁大型遗址群,自1981年发现以来,考古发掘工作至今已持续40多年。
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位于遗址中心位置的一座海拔最高的山梁上。1986年,当时的考古工作者初步确认其由品字形排列的三组山台构成。2017—2021年的发掘进一步确认该基址是由9座台基构成的大型台基建筑群。根据相互位置推测,出土各类泥塑的著名的“女神庙”就坐落在其中一座台基上。
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 郭明:女神庙坐在九号台基上,所以一下子就把整个九号台基的地位提升起来了。而且现在的发掘,还发现了台基是从基岩上面垫土垫起来的。现在残存能够看到的垫土厚度已经4.6米了。通过这个,我们可以去想象一下红山整个的社会规模、组织和动员的能力,需要很多人才能把这个事情做起来。这个组织,我们现在没有明确认定是一个国家,但是按现在考古的概念,它初步具备了这样的能力,那么我觉得应该是可以叫它古国,等于说我们对中国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有了新的认识。
牛河梁遗址的新发现,把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线又向历史纵深推进了约五六百年。
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 郭明:因为我们原来认定的牛河梁遗址,大概应该属于红山文化晚期,就是距今5500—5000年。它的繁荣时期可能在距今5300年。我们现在测年的结果显示,第一地点这个近十万平方米的台基建筑,修筑时间大概在距今5700年左右,等于把整个时间线向前提了。在这儿还发现了一些祭祀礼仪活动的遗迹。我们一直都说中国是礼仪之邦,那么礼仪之邦的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?以往可以追溯到周。那么通过现在的发现可以看到,可能这个时间可以更早一点。(央视新闻客户端)
12月6日,海信冰箱·雨辰公益助学来到了青岛市东西协作城市——甘肃陇南,为当地的礼县第三中学送来了海信的爱心捐助,也为这个季节注入了一抹温馨的暖意。
礼县第三中学位于陇南礼县中坝镇集场坝村,是一所乡村中学。青岛市组织了大量东西协作优秀教育人才,“组团式”支持陇南。很多从青岛、兰州等地的优秀教师来到礼县三中,从“求真、向善、尚美”等基础问题抓起,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。一年多的时间,通过加强管理、建设文化、打造队伍、社会帮扶等方式,学校师资力量不断增强,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,校园文化气息浓厚,学生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观。
为了给帮扶老师以及学校孩子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和读书条件,海信冰箱·雨辰公益助学在经过深入考察后决定对礼县三中进行教育捐助。助学团队有针对性地捐助了空调、冰箱和洗衣机等物品。同时,针对贫困、留守儿童多的问题,海信冰箱·雨辰公益助学还采取一对一帮扶,对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孩子设立专门的奖学金。
海信冰箱•雨辰公益助学
海信冰箱·雨辰公益助学的相关负责人称,下一步,助学团队还将会根据陇南当地教育的具体情况,把一些比较成熟的助学项目如“海信学堂”、“心灵驿站”以及其他爱心方式进行落地,助推当地教育的发展。
通过东西协作的方式对偏远山区学校进行教育援助,是海信冰箱·雨辰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。从贵州安顺,到甘肃定西,再到陇南,海信冰箱·雨辰助学也以自己的公益教育方式不断践行着乡村振兴之路。
2017年1月14日,海信冰箱开启了公益助学的道路,6年来,海信冰箱·雨辰助学的脚步走过了全国10多个省市地区,捐赠物品近万件,线上线下授课近百次,受益群体近20万人,受到助学学校和当地政府的肯定,多次获得红顶公益的荣誉奖项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。未来,海信冰箱·雨辰助学将一如既往地投身公益助学事业当中,将爱心传递到每个角落,向社会输送更多积极能量。